长沙环保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女联系)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网络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挥团队合力,凸显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兴趣——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线上教学显成效
疫情期间,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教师坚持停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给排水教研室的曹哲、李欢、曾景英老师分别同时承担了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前实践教学内容多,教学难点多,需要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详细讲解。但纵观全网,没有现成的适合我们大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在线教学资源,难以开展在线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因为疫情而耽误。三位老师早在2月份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在线教学讨论,决定立即组建水处理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团队(包括《饮用水净化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化资源化》),聚集团队力量制作教材。
为了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消除“刷课”现象,结合以往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参加省、国家教学能力竞赛的经验,课程教学团队选择了教师备课难度和工作量最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制作大量“颗粒状”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资源的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根据教案量身定制教学资源,“粒化”、“碎片化”的知识点减少了学生自学时的畏难情绪;教学平台的记录(学生学习时间、完成程度、练习正确率、师生互动率等。)及时反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根据此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直播结束后在答题时检查差距;师生之间的QQ点对点私信可以解决所有学生的疑惑,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教师需要在课前产生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辅以丰富的信息手段来增强学习兴趣;还需要设置题量合理、难度适中的习题,检验学习效果;整个教学策略需要实时调整和更新。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备课工作量、课后批改作业时间、课后现场答疑任务的极大增加。
曹哲、李欢、曾景英三人的教学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以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为质量底线,制作了教学课件、讲义、讲座视频、工程案例视频、设备等三门课程的全套教学资源,满足教学要求。《饮用水净化技术》在每次讲课前公布,合理规划90分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的课堂活动精确到5分钟。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既有学习压力,又有兴趣。课内课后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作业,包括课堂知识的复习和记忆,模拟软件的练习,课外知识的拓展阅读。课后,老师根据教学平台的数据,在QQ群课堂直播中进行在线问答,重点讲解学生在作业中容易出错的内容。为了巩固课堂重点,选择学生以“先答题”、“举手”、“随机选人”等形式答题,加强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自开学以来,网络教学已持续近5周,教学团队已完成近200个原创教学资源的制作。每周举办1-2次在线教学研讨会,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果。从完全不懂信息教学技术,学生熟练使用mindmaster软件做课程笔记,PPT软件做演示课件;从完全不了解专业知识,到一目了然的在现实生活视频中识别各种水处理构筑物,再到面对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进步,教与学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目前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开学在望。曹哲、李欢、曾景英的教学团队在日常建设优秀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资源为重点,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完美融合,弥补线上教学无法进行实训的不足,为正式开学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