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德黑兰大学(古生物学专业就业前景)

德黑兰大学(古生物学专业就业前景)

伊朗首都十个人里有六七个能认出这个中国女学生

伊朗人最熟悉的中国人是谁?是李小龙吗?还是成龙?也许在过去,但最近,一位中国女学生成功颠覆了伊朗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成为伊朗家喻户晓的中国“明星”。

“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成名?报纸和杂志上到处都是我的照片。在引发收视狂潮的伊朗电视剧《首都》中饰演一角的张近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好像还没有从梦中醒来。”。

张在《首都》的剧照

张现在是伊朗著名的华人“明星”

口音是笑点

她带着中国口音的波斯语也被导演巧妙运用,为整部剧增添了不少笑点

2014年春天,张在伊朗德黑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被老师推荐给需要中国演员的《首都》剧组。

试镜期间,考官让张和一个陌生男人演对手戏,并即兴在情人节那天和爱人吵架。平时对表演比较感兴趣的张韩猛顺利过关。

张随后进入《首都》剧组。这是伊朗影视行业的“梦之队”。——导演莫赫丹和男主演塔纳本德在伊朗家喻户晓。而张,这位之前没有影视表演经验的人,却成为伊朗影视史上少有的用波斯语表演的外国明星。

《首都》主要讲述了伊朗青年阿拉图在土耳其旅游时遇到中国女孩常春的故事,两人坠入爱河并约定终身。在伊朗新年之际,常春决定去伊朗首都德黑兰探亲,上演了一出悲欢离合的家庭剧。

在拍摄之初,张对自己在镜头前的表现感到沮丧,因为他缺乏经验。好在《首都》剧组采用了灵活的拍摄手法,编剧只提供了故事框架,给演员留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此时张真实的表演反而成了优势,她带着中国口音的波斯语被导演巧妙地运用,为广达增添了不少笑点。

“袖手旁观一天24小时,有时通宵拍摄。”张对拍摄的辛苦有着深刻的理解。有一个场景是在没有水的游泳池里搭建一个平台。她站在那里,周围有六个大风扇吹树叶。初春的伊朗非常寒冷,但张却被专业演员的专业表演大大鼓舞了。

伊朗和中国文化在剧中有交流和碰撞:孔明灯笼引发了伊朗人对“东方天灯”的喜爱;一位老人笨拙的夹筷方式也间接传播了“筷子文化”。

成名的痛苦

“有时候很累,但一定要表现出热情。而且不能做坏事,不然会上报纸。”

《首都》于2014年3月21日黄金时间首播,立即引起轰动,成为伊朗观众热议的“现象级”电视剧。张很快成为伊朗人眼中的大明星。

“走在德黑兰的大街上,十个人里有六七个人能认出我,其中三四个人会要求和我合影,所以我不能去超市购物。”张遭受“成名”之苦。“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会说你是常春,并从口音认出来。”

因为《首都》非常成功,剧组在众多伊朗观众的声音中于2015年4月前往北京拍摄续集。凭借《首都》年的表现,张获得伊朗国家电视剧金奖,登上伊朗六大著名杂志封面,并多次接受报纸和电视台采访。

“剧中的伊朗老公每天都对我说‘我的中国娃娃’。现在伊朗男人和中国女孩结婚,并称呼她们为‘中国娃娃’,”张韩猛笑着说。

从一个普通的中国学生到一个公众人物,张也在努力适应角色的巨大变化。“有时候很累,但一定很热情。而且不能做坏事,不然就去报社。”

感谢电视剧《首都》,张拓宽了在伊朗的人脉。伊朗《国宝》导演阿巴斯近日赴中国洽谈拍摄《杭州之恋》,并邀请她担任陪同翻译。

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5379.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