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案(电功率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
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创建——三级教室和第十二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新探索(下)
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要在“做”为基调、“知”为基础、“创”为基石的指导思想下,正视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帮助“贤明教师”开辟新的教育环境。近日,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第十二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成功举办。
本次比赛共有13名教师参加,围绕“学习第一,创造——三阶课堂新探索”的主题,分为报名推荐、教案与课案写作训练、备课小组打磨、展示与评价、课堂教学课案写作与编写。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全体管理人员分别担任文科组和理科组的评委。评委结合教案设计、课堂实施、讲座展示提交评价意见。经过综合评估,学校评估领导小组将确定本次大奖赛的获胜者,并向获胜者颁发获奖证书。
(左右滑动翻转)
经过三轮比赛(上课、讲课、答辩),根据选手的表现和评委的评分,获胜情况如下:
理科组
一等奖:金嘉民
二等奖:万智顺,周平
三等奖:马仲晶邹武莺一
学科:数学
主题:《分式的意义》
教练:吴怡
班级:一年级(4)
“行-知-创”实践路径简述:
设计这门课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通过经验发现新的数学现象,通过观察和类比总结其主要特征,用科学语言描述概括,建立分数概念的初始模型。学生建立了这个初步模型后,我们通过大量的例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概念,使分数的定义趋于完善。
学科:数学
主题:《有理数指数幂》
执教:金
班级:高一年级5班
“行-知-创”实践路径简述:
本课以幂符号的历史演变为线索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改进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在展开指数幂的过程中,借助欧拉类比法,引导学生探究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关系,实现数学符号的简洁和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制作一架“水杯钢琴”,体现了分数幂在音乐中的应用,渗透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学科:物理
主题:《透镜成像》
蔻驰:马仲晶
班级:二年级(1)
“行-知-创”实践路径简述:
这堂课,学生用凸透镜把树叶烧糊展示,把生活中的镜片分类,这是一个“走”的过程。根据光的折射定律,通过画出光通过棱镜的二次折射,推导出偏转定律,进而推导出平行光通过透镜时如何偏转,并通过实验验证。画出三条特殊的光线,在棱镜中进行光线对比,就可以实现物理学的模型构建思想,这就是“认识”的过程。测量焦距,自制相机,是一个学以致用,创造的过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办学特色。
学科:化学
主题:《常见有机物制备》
蔻驰:周平
班级:高三(2)班
“行-知-创”实践路径简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做”并应用已有的知识(课前作业);“知识”是指现有知识的升华;“创造”就是知识转移。通过这三个阶段,学生对有机知识体系有了完整系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运用学科概念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以及“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学科:生命科学
“行-知-创”实践路径简述:
主题:《复习:免疫》
蔻驰:邹渊
班级:预备(4)班
学科:体育
预科年级在我校舞龙训练体系中处于起步阶段,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兴趣,磨练基本功非常重要。舞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大肌群的多组合协调方面。本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力量和敏感性,重点是掌握基本的有龙技能和建立舞龙的概念。团队合作,互相鼓励,互相适应是本科的难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设定规则后以自由练习为主。练习的关键环节是直线回游龙和8字回游龙。
本次大奖赛的目的是搭建一个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鼓励中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学竞争力。创造一个有创意的“大师”团队,有创意的想法,有创新的行为,有创新的教学。
同时,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有效校本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真实践”、“真知识”能力和“真创造”精神的“真人”,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并开展“基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探索“练陶”引领的“六步三阶”课堂教学新路径,提炼优秀教学经验、突破难点或突出问题的教学实践、教学理念或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