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中医方剂学最完整版)
中药方剂中祛痰剂的速记公式
痰是怎么形成的?
痰液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从肺部推动到上呼吸道,最后通过人体正常的咳嗽反射,咳出气管。正常人痰少,只有少量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粘液。
中医理论中痰多的原因是什么?
1、体质虚弱,气虚,由于脾虚,它能使水保持湿润,凝结成痰。
2.脾胃虚弱,久留不愈,损伤脾胃。或者吃生食瓜果,中阳受伤。或者因为发烧,饮水过多,失脾等。能使水保持湿润并聚集成痰。还有,食肥甘,胃浊气蒸,酿湿生热也可化为浊痰。
3.外感疾病失控,或体弱者外感疾病频发,肺气受损,不能运入天津、四补,可运入水通道下的膀胱,使水、液得以停留,也可变为痰液,积于肺,不利于肺气,会引起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主要与肺、脾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如果肺部受到压抑,可能会出现咳喘和卧不平等。当风邪或寒邪侵入肺时,肺中的津液凝结成痰。脾负责运输,即消化和运输营养物质到各种器官。若湿邪侵入人体,或思虑过度、疲劳、饮食不佳,可伤脾,使其失去运化功能,使水止湿凝成痰。
中医对痰的分类有哪些?
中医辨证治痰。中医将痰分为湿痰、热痰、干痰、寒痰、风痰。
湿痰:
湿邪侵入人体(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引起肺脾功能障碍或饮食不良导致运化失调。痰白色,水样。患者出现体重过重、乏力或大便稀稀等症状,舌苔薄白或油腻。二陈汤用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薏米15克、青白10克调味。
热痰:
热邪侵肺或受风邪或寒邪致高热数天后,津液灼伤,变为黄色粘痰。病人怕热,爱喝冷饮,舌质红腻,苔黄。其特征在于: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甘草5g、石膏30g、黄芩10g、杏仁10g、五倍子6g。推荐阅读:哪些食物可以止咳化痰,止咳化痰
干痰:
由于长期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粘难咳或带血咳嗽,患者感觉口干、鼻咽等。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进进出出: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炙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土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寒痰:
肺受寒邪侵袭,使肺中的津液凝结成痰。痰白,病人怕冷,喜欢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由桂枝6克、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制成。还有哮喘和烤麻黄6 ~ 9克。
风痰:
是风邪入肺所致,即感冒,痰起初白而稀,后变黄而粘。患者怕风,舌苔先变白,再变薄变黄。杏舒银加减:杏仁10g、紫苏叶6g、荆芥6g、前胡10g、桔梗10g、前胡10g。痰黄,加丹星6克,连翘10克,银华12克。
二陈汤
包括半夏、陈皮、茯苓
方哥:贝母、陈皮、桔梗、茯苓花粉研究,呛咳、咽干、化痰、润燥、化痰。
有趣的注意:慕辰用她的鸡胗捡起花粉。
三子养亲汤
白芥子温肺化痰;紫苏籽降气;萝卜-消化。
方哥:三子养亲祛痰方,芥末萝卜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包括半夏、茯苓、化橘红、甘草、生姜、大枣、天麻、白术。
方葛:半夏白术天麻汤、曹玲橘枣生姜、头晕头痛、风痰多、痰风为有效方剂。
有趣的笔记:白术天麻二陈汤。
中医针灸
国内领先的执业及职称考试咨询软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