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设人才网(四川八大员继续教育网站)
全省流动人员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包含大量的人才信息,是为人才服务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四川省农民工人事档案服务水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推出了四川省农民工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档案公共服务平台”)。
群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入档案公共服务平台。一是通过省人民和社会福利厅门户网站的“公共人才”栏目。二、直接登录档案公共服务平台网站:第三,扫描档案公共服务平台二维码访问。
在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之前,四川省农民工人事档案公共服务缺乏全省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群众主要是现场办事,不了解办理所需的材料和流程,导致效率低下。档案服务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四川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隔离极大地阻碍了档案的流动。除了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档案还没有信息化。四川省档案公共服务水平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为了改变落后状况,四川省从2016年开始积极规划布局,进行密研;2017年底,成功开发了四川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档案管理系统”);2018年,选择德阳、绵阳、巴中、资阳进行档案管理系统测试,激活档案管理系统;2018年12月,档案公共服务平台试运行。
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肯定四川省取得的成绩。2018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102号),对提高农民工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做出战略部署。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南方区域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标志着四川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全省一个系统、档案信息化、统一对外服务平台的省份(不含直辖市),其工作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度认可。
档案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出,是为了让数据多跑一点,人少跑腿一点。同时,每年7月至9月是高校的毕业季,也是四川省办理农民工人事档案公共服务的高峰期。这个时候,档案公共服务平台的正式上线,对广大群众来说也是一场“及时雨”。通过档案公共服务平台,群众可以了解服务指南,发起网上业务申请,不出家门办理相关事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统一规范全省农民工人事档案公共服务业务流程。我们坚持统一系统必须首先统一服务的理念,统一系统支持统一服务。我们改变了以往异地业务流程独立的局面,实现了全省公共服务流程标准化,为全省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农民工档案信息录入。农民工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在线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四川省自2018年1月1日起,对全省195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的清册档案进行了整理,将346万多份外来人员档案录入到档案库中
目前,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主要服务有11项,包括档案查询、档案移交、毕业生登记、毕业生接收登记、相关证件发放、档案查(借)档服务、档案资料补充、政审(查)务、集体户户籍卡借阅、专业技术职称初聘、专业技术职称代理申请与评审。其中档案查询、档案转移、高校毕业生报名三项业务可以网上完成,其余八项业务可以网上预定。其中,档案到账查询可以实现姓名、身份证、研究生院等方式的联合查询,群众可以即时掌握档案保管情况。省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移交时,网上提交数据经审核后可进行处理。大专毕业生可以通过网上提交信息完成报名手续。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不跑腿。
四川省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有两大亮点。一是全省档案信息互联共享。打破省级信息孤岛,实现全省档案信息调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过去,有些人不知道他们的文件在哪里,甚至需要去很多地方打很多电话来确定他们的文件在哪里。现在全省统一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查询全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存储的农民工人事档案,办理网上业务,避免人们反复盲目的跑。第二,实现一点点登录,全省。省内群众在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发起申请,不再按地区划分。群众只需在前台填写提交的材料,档案公共服务平台会根据材料内容将业务推送至省内相应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避免群众对服务机构不清楚的问题。
(记者 刘梦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