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世界秩序的原始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概念为核心,由普遍开放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和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理念和策略的自信体现了“世界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用世界看世界”的世界观中的自信。《道德经》有云:“天底下修,比现在好。所以,看身体,看家庭,看农村,看国家,用世界看世界。”“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最有野心、最完整的分析单位,容量最广。面对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大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野局限于国家和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想,比如斯多葛派的“世界主义”,但其思维方式是“以国观天下”,这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世界”包含着“天下无物”的理想,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上平等共存;中国文化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从“身-家-国”的逻辑同构来看,最终达到“同一个世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比,“世界”的世界观更加开放和包容。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对“以天下为家”价值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仅仅是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都是按照家庭关系来推动和发挥的。“以天下为家”的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伦理,它把“自己”和“他人”视为共生关系。“世界”是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社区和个人的善是统一的。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905.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