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人才服务中心(中关村人才服务中心存档)
北京年底前建立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不再区分“人才”和“劳动力”
(记者戴丽丽)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年底前,各区将全面建立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整合改革将顺利完成。未来各区的就业服务机构将不再分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据了解,在地方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合并之前,大多数地区的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别管理就业服务。人事部门下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多被称为“人才市场”,主要面向大学生和干部;劳动部门下属的就业服务机构称为“劳动力市场”,主要针对企业员工。就业问题由两个部门管辖,使得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工作分开。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办《关于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建立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介绍,2017年全市各区将基本完成原有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机构的整合改革,新设立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为社会提供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
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2010年,全市开始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整合,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统一规范、自上而下、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2012年,市政平台建设初步完成。2015年,西城、丰台、房山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完成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整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积极成效。
去年8月,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会议开始推进试点。近日,联合检查组对最后四个区,即海淀区、门头沟区、平谷区和怀柔区进行了集中检查,发现都符合检查标准。至此,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验收完毕,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改革实现了业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分离,公共服务的属性更加清晰。内部机构按照“6 X”模式在各区设立了就业服务、人才服务、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市场监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确保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和城市责任制的衔接。特别是新成立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部,为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