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大楼(巴甫洛夫大师)
一座位于列宁街和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之间的苏联路之间的4层红砖建筑,是卫国战争时期苏方保卫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据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23名苏联士兵是:11名俄罗斯人,6名乌克兰人,另外6名格鲁吉亚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鞑靼人和犹太人。这是一个多民族的战斗团体。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打着共同的旗号并肩作战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巴甫洛夫的苏联中士在斯大林格勒的一栋大楼里带领一个班的苏联士兵与德国军队进行了数次殊死搏斗。终于打赢了这场仗。此人被后人视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大英雄。他浴血奋战的建筑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建筑,至今仍矗立在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从1942年9月26日到1942年11月25日,第42警卫步兵团团长叶林上校命令第3营营长茹可夫上尉占领“1月9日”广场(后更名为列宁广场)上的一栋四层小楼,这个任务交给了第7连连长瑙英夫上尉。这座建筑在附近是一个制高点,对战略意义重大。
巴甫洛夫大楼
9月底的一个晚上,巴甫洛夫中士(原名巴甫洛夫)、二等兵亚历山大洛夫、格鲁什琴科、切诺戈洛夫各司其职,侦察完毕后占领了大楼,坚持了两天两夜击退了多次德军的进攻。少数居民,约30-35人,留在地下室帮助苏军挖战壕,有时参加战斗。
后来增援部队来了,包括上尉阿法纳西耶夫的机枪排(7个配1挺重机枪)、上士索布盖达和一个由3名自动枪手(6个配3挺反坦克炮)为首的反坦克炮组。几天后,少尉切尔努申科带着一个迫击炮组(4门配有2门50毫米迫击炮)抵达。
苏军从大楼到汽油库和面粉厂大楼挖了战壕,在大楼周围设置了很多起火点,通过隧道与大楼相连。这样,以大楼为主体,苏军建立了小型防御体系。这个据点对于斯大林格勒巷战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作为火力支援点,还可以作为炮兵观察哨。7.连长Nao Ying-fu几乎每天都从面粉厂大楼来到这座大楼。
在地下室,苏军设立了列宁室,里面有跳棋、多米诺骨牌和各种书籍。这里也有政治活动。
该建筑后来被炮火摧毁,但主体结构仍然完好无损(混凝土结构)。在反攻把德军赶出周边地区之前,这座建筑是42卫队的重要支撑点。
这个四层建筑包含了很多典型的防守战术:
(1)45 mm反坦克炮阵地。一把45毫米反坦克炮放在一个木制的平台上,枪口位于大楼地下室的通风窗处,很低,隐蔽。
(2)室内壕沟。通过半地下室通风口与建筑外的地沟相连,可作为外部防御和攻击阵地。
(3)室外沟渠。穿过半地下室的地板,一条有盖的沟渠通向其他建筑。
(4)马克西姆机枪位置,放置在窗口旁边的沙袋平台上。地板上覆盖着沙子,以防止碎片损坏。
(5)单发沙坑。利用半地下室或一楼窗户搭建的木质拍摄平台。
(6)遮挡窗口的方式有多种。
(7)楼梯入口用铁丝网封住,楼梯间扔家具。
(8)二楼士兵向窗外扔手榴弹。
(9)打开每个房间的墙壁,挖老鼠洞,以便进入每个房间。上下两层房间的地板上都有洞和木梯,方便每个房间的防御者机动。
(10)狙击手和观察哨在三楼,视野开阔的窗户。
(11)阁楼位置。放置了一枚82毫米迫击炮弹,炮弹穿过屋顶开口。
(12)砂浆位置以下的楼板需要用木桩支撑,防止楼板因反冲强而坍塌。
上图是面粉厂位置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