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七年级地理_如何学好七年级地理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1.运用地图学和地理学:众所周知,学习地理,首先要掌握的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性、内在联系、内涵规律才能一下子很容易揭示出来。
例如,例如,我们知道一个城市位于北纬35度的一个大陆的西岸。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推断出是地中海气候。冬天多雨,夏天少雨。没有长期冰冻,有耐旱常绿灌木,树皮较厚。春天是最美的风景,适合观光等等。
以上只是为了把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谈谈地图应用的效率。当然,地图在学好地理中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有人说过:没有地图,就不是地理课。这个说法有些道理。首先要利用好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老师参考图片时,学生一定要注意图片,不要自己看书或做其他事情。老师参考画画讲座,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他会直接给学生指出图中的知识,避免学生花时间和弯路自己去找。
还有一种利用好地图的方法,就是把《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和课本上的插图作为学习的便捷辅助工具。“两张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教材紧密配合。而且色彩鲜艳悦目,内容活泼。比如你看《中国地图册》中的《地球》,你就会得出表面广阔的结论,你就掌握了大陆分布的基本情况。《地球五带》,作者巧妙的用冷暖色展示了地带的温差,有动植物的图片,非常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最后一种利用好地图的方法,不是忽视填图在地理运算中的作用,而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安排做好填图工作。
2.前缀记忆法:即从相似的地理知识中提取前缀,编成短词进行记忆。这种前缀方法简化了知识,有利于增强记忆。
例1,关于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的省市名称,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地名数据多,死记硬背比较困难,可以用前缀法写成顺口溜:
两湖两江两海,川西六千零三云;
流域有18万多条,宜昌湖口每段都是拉的。
第一、二句以“川西云”为前缀,表示长江流经的十个省市的名称。“6300”(100公里)是长江的全长,“800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的面积,第四句“宜昌”“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点,“各拉段”“各担”
例二:记忆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七个国家,可以记忆如下:俄罗斯、巴基斯坦、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中亚五国,哈吉塔图乌。
3.综合方法:了解地理特征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分析元素特征和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下面介绍如何用简单的图像分析北美的气候特征。并介绍了综合方法的一般步骤。
图片中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1)指出北美的位置和范围,即找出它在哪里。
(2)根据事物的成分分成部分。如果分析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气压和风带等方面来分析。
(3)分析各个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什么作用。从上图可以看出,纬度、西风和地形都影响了北美的气候。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A
(1)死海,世界最低点,海拔392米(死胎是三叔);
(2)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米(加大马力压海豹,只摇耳朵)。这是用汉字的同音异义换词,生动有趣,容易记忆。
例4:地壳的物质组成从大到小排列如下: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以写成“养女儿哪个美”。
5.地图识别与记忆方法: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的知识和技能,如辨别方向、测量距离、识别地形高度、熟悉主要传说、了解经纬网等。并练习好看地图的基本功。
我国的地形特点之一就是地势西高东低,有三个明显的台阶。这个特征在地图上以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最高段,显示颜色储存:由北向东变成深黄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属于第二段;向东横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直到海边,都是同一个绿色或暗黄的区域,即平原和丘陵。认识地图就能记得很清楚。其次,要养成看图用图的习惯。熟能生巧。
6.简化地图法: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地图进行简化,删除大量复杂的图例,只保留关于知识的信息。通过简化地图的概念设计,可以达到突出重点、利于记忆、反映动态、通俗易懂的目的,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