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_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师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总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习惯在10岁时已经基本形成,如果未来不给予特殊教育,很难改善已经形成的习惯,因此儿童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终身发展至关重要。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多玩耍是极其错误的,好的学习习惯长大后自然会养成。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循序渐进发展。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它们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形成过程。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有步骤地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到大稳步发展。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养成听、说、读、写等简单实用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按时完成作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需要在简单学习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养成先进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
2.严格训练,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靠学生的反复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控力差,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产生和淡化。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一心一意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还要认真备课,认真引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监督,才能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在反复练习和强化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教师、教师与家长、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
3.结合导师注重方法。
1,为孩子制定学习规范。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具体的家庭学习规范,如设计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并要求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前不要做其他事情,让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渐养成习惯。
2,多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家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并热情地帮助学习有困难和问题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你一直在关心他们的学习。
3,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自觉学习,比如看书看报,这样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一起学习更好。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孩子打扑克、看电视、猜拳击等等。这样不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会给孩子的错误找借口:你做的不好为什么要对我严格要求,让习惯变成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