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七年级数学重点(初中数学规律题公式归纳)

七年级数学重点(初中数学规律题公式归纳)

七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五章总结了帮助孩子突破的重点和知识点!

小欣老师说:

寒假别忘了在家学习!相信大家都不会错过这个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肖鑫老师整理了数学第二卷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很好的理解课本。

第五章交线和平行线

5.1交线

(一)交叉线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称为相邻余角,其特征是两个角共用一边,另一边是相对的延长线,相邻的余角本质上是互补的;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角,它们的两边是相对的延长线。性质是顶角相等。

角:两个角有一个共同的边,它们的另一边是互相相对的延长线。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度是互补的角度。如:1,2。

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对向延长线。这种关系的两个角是相对的顶点。如:1,3。

顶角相等。

(2)垂直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以直角相交,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2.垂直线:垂直线是相交的特例。两条线是垂直的,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直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称为垂足。

4.垂直特性: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垂直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在连接直线外的点和直线上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3)内错角和同侧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线切割成八个角度。

1.等位置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在直线EF的同一侧,两个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等位置角。比如:1和5。

2.内错角:(两条直线内侧,第三条直线两侧)两条直线之间,直线EF两侧,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称为内错角。比如:3和5。

3.共侧内角:(在两条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直线EF的同一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称为共侧内角。比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断

(a)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两条互相平行的线就是互相平行的线。ab(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线称为平行线。)

2.平行公理:通过一条直线外的一点后,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两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相互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断: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切割。如果同一个角度相等,那么两条线是平行的。(等位置角,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切割。如果内部失准角相等,则两条线平行。(内部偏置角相等,两条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切割。如果它们与侧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线是平行的。(与侧面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5.3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切割,同一平面角度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同一位置角度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切割,内部错开角度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内部偏斜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切割

题目是已知的事;结论是从已知物质中导出的物质。命题往往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写成。在这种命题形式中,以“如果”开头的部分是命题,以“那么”开头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一个正确的命题成立,结论必然成立。

4.伪命题:伪命题,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成立。

5.定理:通过推理和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基础)

6.证明: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5.4翻译

1.平移: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在一个平面内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翻译的本质

(1)将整个图形沿直线移动,得到一个新图形,它的形状和大小与原始图形完全相同。

(2)新图中的每一点都是通过移动原图中的某一点得到的,这两点是对应的点。连接每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3475.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