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教(家教中介的优点)
最好的家教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妈10月份怀孕了,生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宝宝,跟个崽崽一样。从走路到说话,从穿衣到洗澡,从吃饭到刷牙,什么都要手把手教。
你眼睁睁的看着他,从一个十几斤重的小娃娃在你脚边爬来爬去,然后慢慢的围着你的腿跑。转眼间,他的额头就隐约在你的肩膀上。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的眉毛会逐渐超过你的额头,他的臂膀会逐渐变得比你更有力。
这真是一个奇迹。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叫成长,这其中漫长的过程,叫教育。
教育到底有多难?
听着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吵一次的婴儿车,看着出奇昂贵的学区,看着眼花缭乱的辅导班,看着青春期倔强的表情。
这真是一个艰难的故事。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立人”。
立人在形,更在心
一个人懂得安身立命的道理,并且终身践行,这才算“立”起来了。,的这些成绩,学区和辅导班都给不了。
钱理群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学生每天都来上课,并且认真听课。下课后,他表扬老师说得好,但幸运的是,他到处都是用头说话。老师觉得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心里很高兴。后来那个学生向他要了一封去国外大学读书的推荐信。收到推荐信后,他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学生。很明显,老师被利用了。钱理群老师把这些学历高、智商高、情商高、品德低的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成绩很好,学历很高,甚至能力很强,但是呢?他们只是更善于利用人性的规则和弱点来实现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在家有什么好处?
所以 《论语》 里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孩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重哥哥,行为要谨慎,言语要忠实,爱人民,亲近仁者。如果做完这一切还有余力,那就去学文化。
教育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比教育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成年比成才更重要。立人在形,更在于心。
富贵三代,书香世家
古人说“道德传家宝十几代,其次是种田和读书,再次是诗词和书籍,财富和财富,但只有三代。”这句话的意思是,靠人品传宗接代的可以持续十几代,靠种田看传宗接代的略差,靠财富传宗接代的不会超过三代。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下乡的时候,很多有着书香门第的年轻人,工作之余还在学习文化知识。1977年高考一恢复,这些年轻人立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高考录取的第一批青年学生包括王小波、张艺谋、外交部王毅,他们现在是全国各领域的顶尖人物。
财富本身流动性很大。在清代的胡雪岩和乔致庸身上,虽然聚集了大量的个人财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迁,这些财富逐渐分散,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财富会溜走,但是人的品格、能力却很难溜走。所以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却总有“书香世家”,就是这个道理。
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知识永无止境,每个人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胡适也说:“我怕无限真理,每一寸都欢喜。”。
钱钟书和江洋都是著名的学者。当江洋向阿英谈到他们的教育时,她说我们没有故意教她阅读。她看着我们两个看书,她学会了看书,渐渐养成了习惯。这个温馨的家庭,每个人都有一本书,每个人都看着自己的书,从而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当今时代,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以前很多人说两代就是两代,现在两个人都是90后,90年和95年的想法就很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正在扩大。
在子女的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你把你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新的知识和想法时,当他们回到家时,他们发现他们不能和父母说话。他想和你谈大数据和云计算,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由于无法沟通,父母往往被阻止成长。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孩子这边从此缺少了最重要的父母陪伴。
一个人走路从来没有一群人走得快。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强体质,还可以充实自己。
父母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完全互动的。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只有在共同的成长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情感、社会公德、人生价值、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教育,才能成为“站得住脚”的人。唯有共同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