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课有必要上吗)
数学思维的训练需要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经过思维训练,数学成绩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一种在障碍被阻挡的情况下,将问题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维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便于解决。在教学中,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一个卖鱼的规定,任何买鱼的人都必须把篮子里的鱼买一半,加一半。按照这种卖法,四个人买了之后,篮子里的鱼都有了,问篮子里有多少鱼。对于一些没有接受过转换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会让他们感到无助。即使基础好的学生也只能用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学生变得更聪明。他们知道买鱼的人转换成一个人,显然是一条鱼;然后换算成2人,有3条鱼;多三个人,那就七个;多4个人就多15个。
2.系统型
这是一种从不同层次或角度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了结合综合实际问题外,还可以编写许多智力训练题,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比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的前提下(即几个相邻的数可以组合成一个数,但不能反过来),在它们之间加减符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00。这个问题涉及到系统思维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把9个数字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面考虑。第一关是找到最接近的100个数,也就是89只比100少11。第二层:求最近的11这个数,显然是之前的12。第三个层次:多解决一个的问题。整个程序如下:12 3 4 5-6-7 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活泼、高度可转移的思维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提问和快速回答来训练。比如三个五的和是多少?学生A: 5 5 5=15或者53=15。老师又问:三个五的乘积是多少?学生A: 555=125。然后问:3和5相乘是什么?学生A: 35=15,或者53=15。通过这种快速问答训练,发现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
这是一种识别平行事物相似性不同本质的思维形式。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比如:
金湖粮库运大米6吨。比运面粉少1/4吨,运多少吨面粉?
金湖粮店运大米6吨,比面粉少1/4。运了多少吨面粉?
以上两个问题虽然大同小异,但本质不同,单词和解法的区别完全不同,可以开导学生自己分析。通过训练,学生以后会仔细推敲类似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