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补习_学大教育机构
线上教育蓬勃发展,做线下辅导的学大利润也在增长?
文/相德
编者按:
前段时间,一位产品运营专家写了一篇文章,预测2016年在线教育平台将成批消亡。他的理由是,在线教育平台很难形成一个集中的流量门户,更难以维持站内的用户活动和消费频率,新的一年就很难走了。
学达教育创始人金鑫肯定会认同这种观点。3月18日,他在一次“个性化教育与洞察”的沙龙中,通过回顾学达的创业历史,指出了很多网络教育平台的弱点和他的担忧。他还披露了2015年学大教育投资一对一教育品牌教育的前因后果。
这几年,学达的教育一度被资本市场和行业看不起,甚至卖淫的消息一度传出。尤其是网络教育的普及,让很多业内人士对学大的教育持悲观态度。
但随着市场对线下的价值进行重估,和对教育场景的争夺,学大教育的业绩却出现反转。,金鑫向小饭桌透露,2015年第三季度学达教育业绩增速超过10%,同期毛利率较2014年大幅提升,至少高出5个百分点。由于私有化,学大教育最新财报尚未发布。
金鑫表示,学大教育的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本来是家教中介服务。类似于现在的C2C匹配平台,体验和教学效果难以掌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达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制度化地开店进行一对一辅导;
后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大学开始在互联网上推广一对一教学,试图通过数据的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透明,提高教学效果。
在他看来,经过多年在教育培训市场的探索,他得出了三个结论:由用户需求决定的一是,B2C机构上门和实体店两种模式将长期并行存在于一对一辅导行业;二是K12教育机构只能采用B2C模式, ——“可控、高标准、低识别成本的教学供给”;第三,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供应标准化中最重要的环节。
“C2C模式跟学大在15年前做的家教网平台的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说这种模式应该是最早的,这些痛点深有感触。后来因为觉得这些痛点很长时间都解决不了,就转到线下店铺模式。虽然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对用户需求的标准化服务,C2C平台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C2C不能保证效果,但制度化的一对一教学被金鑫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这也是为什么学大教育前投资总监任阳辉去年找到金鑫提出创业想法后,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可观的天使投资。
金鑫认为,任洋辉创立的致优教育通过软硬件和互联网的结合,让教学过程高度可控,一个由自有教师、备课云平台、ipad教学硬件及其管理系统组成的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一致、透明、可控的教学效果和数据分析。今年年初,智友教育胜出
任阳辉说,他和金鑫拿到学大教育的天使投资,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在一是,未来K12一对一教育的B2C机构上门模式将成为与门店并行的两大市场;二是教育行业已经过了红利期,最低启动成本大幅上升;随着三是,教育消费的升级,高质量的差异化供给和标准化的教育服务预期是建立新品牌最重要的模式基础;第四,教育行业的资源杠杆效应很弱,传统的增加资源补贴的互联网套路不适用。
具体来说,教育C2C模式做大之后,再标准化后端,类似于从淘宝转成天猫的模式,当中有很多BUG。
在实体消费领域,第一就是教育这个品类没办法出现淘宝模式,也就不会有淘宝转天猫这样一个事情。有一个非常高的购物平台,其资源是动摇的。背后的商家非常分散,交易非常多,也就是说前端和后端都很分散。但教育本身做了交易后,交付周期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年,平台价值不会很高。因此,教育机构必须依靠对教育过程的强有力控制来实现高标准的供应。
第二,一套弱管控的团队,假如通过补贴等各种销售手段去驱动订单,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起源公司的管理层的决策,将更容易集中精力解决前端问题。最后,当核心管理层想要做一个后端管控系统的时候,他的思路已经固化了。
由此,他认为C2C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C2C很难成功,所以不存在C2C转B2C的可能性。第二个问题是C2C模式的核心团队本质上不支持后端做管控。
任阳辉也承认自己正在进行的创业并不完美。B2C机构的门到门模式仍然面临两大挑战。一、如何保证高价值、高感知的品牌体验留存;二、销售模式的改变,如何建立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运营导向机制。目前在客户获取方面,卓越教育正在进行各种尝试,待模式打磨成熟后大规模推广,未来全国各地的股东教育线下渠道也将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