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历史的方法初中(历史该怎么学才能学好初中)
初中生学好历史的秘诀!
其实很容易记住历史。首先你肯定有兴趣。其次,最好把零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时间线。我读历史的时候喜欢看大事件表和地图,比较好记。画个时间线,画个图表分类,小心,乱涂,理解。
1.帧存储方法
要形成知识框架,首先要背好课本的章节目录,这是最厚的一条线,也是最基本的内容。
比如这本书由七个单元组成,可以概括为三大框架:古代中国(单元一)和世界(单元二);现代世界(第三单元)与中国(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第5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第六单元)和世界(第七单元)。
有了基本框架,填充相应的内容,逐步细化。最后,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里。在去考场的一瞬间,虽然脑子里只有一个知识框架,但其实包含了几个子目录。
2.相联存储器
(1)时间上的联想
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性,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按事件的时间顺序来展开联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开始;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合力宣布长征结束。
我们也可以抓住某个时间,想到几个重大事件同时发生。比如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俄罗斯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洋务运动。
(2)空间上的联想
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联想历史事件。比如南京是历史名城,从这里可以想到这学期学到的相关知识点: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1937年,南京大屠杀。
1940年,汪精卫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3.比较记忆法
就是从许多历史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异同,从共性中寻求规律性,从差异性中探索矛盾的特殊性。
这本书里有很多知识点可以比较。比如可以对比一下古代中国和西方政权的差异;古希腊和罗马民主的区别;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区别;现代英美法德政权的差异;近代中外政权的差异。
再举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1848年国内外的两个事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给了国际工人运动一个先进的思想武器;1848年,洪秀全以“拜神”组织发动群众,说明农民阶级革命纲领落后,不能领导中国近代革命走向胜利。
4.归纳记忆法
是对知识的横向或纵向分析归纳,也是记忆线索和重点的过程。
比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一个是弱的(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一个是强的(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一战(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故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二月革命把沙皇,《四月提纲》点推向了方向,七月流血抛弃了幻想,十月革命现在破晓了。’掌握了革命的基本史实之后,就可以断定,二月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5.有趣的记忆方法
是让无聊的回忆变得有趣,还是让回忆变得有趣。有趣的记忆方式有很多种,有时甚至是荒谬的,但只要有利于记忆,就没问题。
(1)谐音记忆法
比如《南京条约》开通的五个贸易口岸,可以谐音记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关键词记忆法
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记为:‘一、开厂,亏两亿,割三岛,开四口。’
再比如《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总是容易被学生混淆,可以记为:“看历代敕令,人财诉讼通论已翻;教义的解释在汇编里,查迪已经把新报告传下去了。
(3)荒诞记忆法
南京不在南京,在天津。(南京于《天津条约》开通贸易口岸)
天津不在天津,在北京。(天津于《北京条约》开通贸易口岸)
北京不在北京,在天津。(外交部长可以在《天津条约》进入北京)
内存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思维习惯和记忆水平的不同,上面介绍的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并不能适应每个学生。我希望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开发出更有效、更合适的记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