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如何考级(个人如何参加钢琴考级)
一定要考钢琴吗?应用水平如何选择?
是不是一定要参加钢琴(业余)考级?
学习钢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音乐素养、发展智力、接受美育、接受先进的音乐文化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然不能说一定要参加“考试”。
但是钢琴学习在技术技巧和艺术表现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规范,而这些规范和标准在广大的业余学习领域并不一定能很好的理解,所以考试活动意义重大。
1991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北京首次举办了“中国钢琴(业余)等级考试”活动。权威专家对学生的学习(间接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程度给予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和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次测试,了解自己的学习是否有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就可以少走弯路,少盲目。同时,“分级考试”也将增强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进取精神和自我激励,以及同龄人和朋友之间合理适当的竞争。所以,参加考试是有意义的。至于哪一级可以确认为“特长生”,成为升学就业的资格,则是另一个需要行政主管部门明确界定的问题。
重视评分是对的,但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目的。甚至所有的教材除了考试的曲目之外都没有学过,以至于考试本身很难通过,再低一级就算侥幸过关,再高一级也过不了。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误解了学琴的目的和考试本身。
学生应该考什么水平?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他们一到就要考。还需要根据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什么时候考,考什么水平。千万不要忽略文化课,忽略正常的钢琴学习规律,只关注一件事。那将适得其反。
目前,考试活动已经遍布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各城市每年组建的考试委员会在掌握考试标准上不一致是必然的。所以,过了一定的水平,一般可以说明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专业”问题,但不代表没有问题;而任何一个小问题,如果不注意克服,都会演变成大问题。所以,通过考试后,一定不要因为没有缺点就误以为是自满。
如何选定钢琴学生应当报考的级别?
选择考试等级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按照正常的学习进度,学生在考试日期前刚刚学完一定水平的高质量音乐(比如提前几个月左右),可以报考这个水平。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压力。他们只是在考场上把从主教老师那里学好的歌再放一遍。
(2)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在某一年考上某一水平可能是一个目标。主教老师要通过一定水平带来的荣誉感,作为学习的动力,提前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表,只有改变不努力学习的状态,才能促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水平。
(3)学生素质好,进取精神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正常进步,选择一个略高于能达到的水平,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学生的潜能虽然有限,但未知,要避免因为保守而限制学生的进步。
一般来说,主教老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老师应该做好这一点,让参加考试活动成为学习钢琴的逻辑动力,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是因为压力过大,学生对钢琴反感,甚至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不是因为选的级别太低,而是进度变慢了。在这个问题上,父母和学生都不能极大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