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二化学选修四教学反思)
【教研】厚积薄发——官渡区陈化学大师工作室
云聚夏色,叶动秋声。2020年9月24日下午,在萧萧秋风带来的凉爽中,由陈、彭开贤两位老师组织,昆明市官渡区著名化学工作室迎来了本学期与官渡区化学教研室联合举办的第一期“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旨在促进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立足新教材,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这项活动在官渡区第一中学开展,官渡区所有中学化学教师都参加了这项活动。
陈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化学大师工作室的两名学生,
杨洋老师以丰富有趣的“电池导电”情景介绍主题,带领学生通过实验逐步分析电解质和非电解的概念,充分发掘多媒体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图片、动画等材料,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于艳琼老师用“湿手容易触电”的场景来引发学生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推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课堂观察结束后,彭开贤老师组织全区初中化学老师对两个观察班进行了讨论。彭开贤先生首先解释说,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针对近年来化学中考的变化和高中新教材的改革,希望利用这次活动促进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的联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杨老师和于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后,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从两个班的准备到最后的呈现,两位老师和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样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本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杨老师的教学素材丰富,场景丰富,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资源。余灿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猜测,体现了新课改对“情景创设”的要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陈先生向这位年轻的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教室里安排合适的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最后,彭开贤先生分享了教学设计中一些优秀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话语体系,并指出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思维可视化。老师们各抒己见,对杨老师和于老师的课堂评价很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的智慧和精彩亮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好建议。此活动已成功结束。
教学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教学的利器。教学与科研就像两翼,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通过这次课堂观察和评价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永无止境,教学永无止境,研究永无止境。作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