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写景散文自备稿件)
最美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身边。
中午恰逢闲暇,直奔路边森林溜去。初冬的风略凉,往南吹,把地上的枯叶掀起来,不小心处理了风。明亮的阳光洒在森林的树枝和地面上。虽然没有以前的热情,但也不乏单薄的温暖。森林里的鸟儿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捕食,地上嫩嫩的草就像洒出来的染料,一条条,一片片……这风,这森林,这鸟,这绿色,这温暖的太阳近在咫尺,令人兴奋。
这是镇北的一个小苗木基地。我已经三年没去了。我记得那是一片混乱的森林。一条山脊路一直通到山顶,那是一条旧运河。旧运河几乎荒芜,芦苇、蒿草和杂树主宰着整个国家,水似乎是仆人和仆人;而老运河旁破败的泵站,只有一些废墟,埋在高高的丛林和乱草之间。一个人靠近的时候,总有一种恐怖。偶尔,一只乌鸦鸣叫,迫使人们惊慌逃跑。
岁月总是匆匆,又是一个冬天。这个中午是一个悠闲的时间。初冬的塔哈拉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色彩并不丰富,但韵味却很深,让人一路舒展遨游。
道路依旧是野花野草点缀的土路,只是变宽了很多。森林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苗木。一排排落叶梧桐,冠上冬青,或高或低,或黄或绿,像整齐排列的士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森林中红叶石楠顶端的幼叶已经是红色的了,一排排挺拔的银杏叶已经在地上打下了金黄的叶子,早早地就用冬天的被子把大地盖住了。
一边是干草和树叶,一边是红绿;一方面是北风吹,另一方面是阳光灿烂,整个场景是“初冬异田,江南北一园”。
前方四百米,路到老运河。突然,眼前一亮,又是一幕。过去的废墟、荒凉、阴暗和废墟早已消失。改造后的旧运河宽阔干净,就像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经过修整,又恢复了它的自然美。风掠过水面,芦苇婆娑,碧波荡漾。在不断变化的河道两侧,凌乱的树木已经被整洁美丽的水杉和梧桐所取代。道路宽阔茂盛,天空低矮,格局变得十分开阔。周围没有人,我很孤独,享受着世界的美好。我不禁窃喜。
“人们不知道美丽的风景。这真的是半藏的半藏。”如此美景近在咫尺,令人唏嘘。也许是因为缺乏探索的勇气,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境界,心里只有一个固有的心态。就算美,也是“只在此山,不知庐山真面目”;也许,是因为俗世的、世俗的、俗不可耐的,而纠结于俗不可耐的脚步,总是带着儒雅路过;也许,是因为懈怠,抑郁,缺乏兴趣,对曾经的激情和梦想漠不关心。人到中年,会变得冷静一点,庸俗一点,甚至守旧一点,但在寻找、寻找、追求上,就少了一点绿色。
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像个人一样看象棋。有时候,我们单纯的去远方看风景,是因为一种心结,一种憧憬,走别人的路去寻求意想不到的收获。似乎如果你走自己的路,不经意间去看看看似平凡的风景,你也会有一个新的世界。
作者简介
万青萍,男,196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珠湖农场党政办公室主任,党支部总书记。他长期热衷于宣传和文化工作。至今已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报刊、网站和内部刊物上发表各类体裁的新闻、文学作品、演讲杂文、内部期刊信息和研究文章3000余篇,70余篇稿件获国家杂文奖、湖北新闻奖、全国城市党报好 散文《荷乡荷香》获湖北新闻奖银奖,散文《绿海白鹭》获全国城市党报优秀作品三等奖,报告文学《跨越人生》获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农垦人”优秀散文作品一等奖,新闻《照相点的笑声》获湖北省地市好新闻二等奖,新闻《接边地区联调促和谐》获湖北省地市好新闻一等奖。
编辑:张正义
编辑:李东海关宏珍潘平波
本期编辑:潘平波
本期主播:潘平波
422号
这是小南区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