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财税专升本的对口学校)
毕业后他每年赚近2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改变,许多人选择创业。基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各个大学也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
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每年只有1%创业成功。在这1%的人数中就有.
朱晓萍是一个偏远农村的留守儿童,但湖北财税职业学院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优秀毕业生。从小学开始就喜欢“折腾”小企业,倒卖“随身听”赚点零花钱;初中时,他利用寒暑假帮家里经营一些生意;高一暑假他一个人去广东一家小工厂打工,敏锐地嗅出了智能手机的“商机”。他在学校大量销售智能手机,一生第一桶金赚了一万多元。
上大学后,除了学习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财务管理、财税风险防范等专题座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系列活动,朱晓萍学习了很多创业相关的课程。
在业余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朱小平还,充分,地将理论用于实践。,做各种兼职,例如分发产品传单、买卖摊位、帮助人力公司在暑假与求职者联系,以及组成一个团队使用覆盖式营销模式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合作销售新产品。
2015年9月6日,朱晓萍终于有了创业的机会。他宣布的项目在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开展,成功落户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评审工作,享受到学院提供的水电、房租、办公桌椅、空调等办公配套设施免费使用的优惠政策。
然而,朱晓萍的创业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大一期间,朱晓萍转学到了其他学校的KTV,最初的亏损导致资金短缺,最终以失败告终。
下学期,他开始准备他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开驾校。在筹备之初,它也遇到了财政困难,但朱晓萍没有放弃。他加入了一家连锁驾校,从金融机构贷款10万,还有一家驾校提供15万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对驾校的运营模式不熟悉,以及人力和技术方面的问题,2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初期几乎全部流失。
尽管朱晓萍经历了一系列创业挫折,但他从中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仍然在创业的道路上爬行前进。风雨后总有彩虹,这一政策为他的创业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终于在2015年的11月,在全国创业英雄汇海选武汉站的 . Sina.com/ . Sina.com/ . Sina.com/ . Sina.com/.
至此,朱晓萍的创业之路终于步入正轨。目前是一家公司的法人,两家公司的合伙人,年总收入约600万元,年净利润近200万元。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会经营更多领域。
作为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和“创业之星”,朱晓萍的创业事迹在学校广为流传。项目路演中,朱小平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