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数学(数学辅导一年级)
现在大街小巷都是传单,大部分都是辅导班的宣传。尤其是学校附近,基本上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
最近看到头条问答有报道说——学生家长在老师办公室大吵大闹,因为孩子不仅在学校读书,还参加课外辅导班。此外,父母也在家协助。结果孩子数学只考了30分,家长认为这一定是学校老师教不好造成的。
西溪妈妈看完第一反应是四个字“不讲道理”!所以建议家长认真反思以下几点:
(1)不要太相信课外辅导班。
昨天表哥在群里吐槽我们:“我有一个同事是买建材的,但是只有高中学历。我其实是去课外辅导班当老师的。”好奇的姐妹们,有的问教过什么科目。有人问什么组织?还开玩笑说要曝光。
为了那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开始盲目跟风,送孩子去课外辅导班,有的孩子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漫长的辅导班。
《老师请回答》,一位校长说:“学校教育就像主食,课外辅导班就相当于零食。孩子零食吃多了,根本吃不到主食。”
首先,毫无疑问,课外辅导班的老师参差不齐。其次,为了挖掘更多的学生,课外辅导班开始率先授课。孩子在辅导班里学了一些学校的常规课,进了学校的常规课就没心思听了。
再次,辅导班的教学往往急功近利。比如在学校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辅导班往往会有一场考试。在这次测试中,老师要么透露答案,要么让学生直接复制答案,以便和学生一起欺骗家长,让他们相信辅导班的教学。
在学校期末考试把孩子打回原形的时候,辅导班开始推卸责任,说都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因为孩子在辅导班的前几次考试都考好了。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唆使父母继续付费,以弥补孩子成绩的不足。
补习班里灌迷魂汤的家长,往往只能收获一个越来越差的孩子。最后基本上是花钱,浪费时间,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2)家长不要乱指导。
给父母提个问题,父母或许可以。但是当父母告诉孩子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年轻的时候,10年内所有的加减都是死记硬背。从20以内的加减开始,我们就采用垂直计算法。
如果现在父母还在用我们的老做法来帮助孩子,恐怕你得停下来了。现在的孩子不再记忆加法表和减法表,20以内的计算也不再用垂直计算。而是用补十、平十、破十的方法进行加减。
尤其是小学1-3年级的家长,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就显得很傲慢,给孩子指导。孩子犯了错,就开始狂妄地骂人;孩子写错一笔,就开始气得埋怨;孩子写完一点点,就开始拳打脚踢孩子。
我甚至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孩子们进入四年级之前,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厌倦了学习。因为父母完全是外行,觉得自己无处施展,觉得孩子的问题好处理。众所周知,错误的家教方式往往会消耗孩子的学习兴趣,想着为孩子好,结果却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伤害孩子。
(3)帮助孩子从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入手。
许多父母渴望qui 有些辅导班老师不一样,有些辅导班解决问题基本没问题,但往往忽略了其他环节。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
更多的家长喜欢把所谓的“对孩子负责”理解为努力挣钱,让孩子多上补课。其他家长从来不帮孩子找丢分的症结。相反,他们直接骂自己的孩子,或者随意和其他孩子比较。
作为父母,一定要一步一步陪伴孩子耐心。每个孩子接受和输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其他孩子在老师稍微拨了一下后就会得到消息;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老师讲了很多遍,他还是不会。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等待花开花落,像对待蜗牛一样对待孩子,我们会陪着他慢慢走完每一步。当基础足够扎实,习惯足够好,态度足够端正的时候,孩子在后续会进步很快。
从学习态度入手,帮助孩子戒掉浮躁情绪。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从静坐开始,逐渐纠正自己的坐姿、握笔姿势等等。规范孩子的学习习惯,先写作业再玩,先复习再做作业,不同科目不同时间完成作业,劳逸结合。
另外,一定要从学习方法入手,比如把课前预习付诸实践,尝试在每节新课前有一个简单的过滤,这样既减轻了上课的压力,又为听我们学不到的知识提供了方便.
陪读是一门学问,如果只寄希望于老师、辅导机构或者孩子,效果自然会令人沮丧。家长一定要做好融入,不要让自己的愚蠢让老师心寒,鼓励孩子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