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思维数学(幼儿园期末个人总结小班)
有必要上儿童思维课吗?
首先要强调的是,儿童思维课不是大家都懂的那种数学课,而是数学思维的启蒙课。
学习数学的孩子要符合自己的认知规律:
第一个阶段——0-3岁:计数,并有测量的概念,具体大小和3岁左右的空间。
很多家长聚会的时候,经常会问,你现在能数出几个孩子?
第二个阶段——3-6岁:数一数(例如,移动你的小手,数一数你家有多少人?),孩子4岁左右进入形象具体思维阶段,是数学启蒙的最佳时期。继续发展孩子对图形、空间、逻辑、关系的概念;
第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上小学是数的概念,四个运算(加、减、乘、除),几何概念,比率和比例,度量概念。
因此,严格来说,儿童思维课属于儿童认知数学的第二阶段,重点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对儿童数学思维的一种启蒙课程。
什么是数学思维能力呢?
数学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一定只适用于孩子以后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能力的例子,在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
比如我去快餐店点披萨,点了一个12寸的披萨,服务员过来告诉我12寸的披萨没了。你能给我换两个6英寸的吗?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用数学知识来计算,就会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披萨是圆的,它的大小是披萨的直径,所以如果计算面积,圆的面积是s= r,6寸披萨(半径3寸)的面积是9 ,12寸披萨(半径6寸)的面积是36 ,12寸是6寸披萨面积的4倍,而不是2倍。
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例子有很多。
那么,为什么要在幼儿时期开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抓住发展关键期
儿童早期的大脑发育并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科学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数学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身体或心理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幼儿时期,大脑发育最迅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只要给孩子一些有益的刺激,包括优质的家长陪伴、系统的早期启蒙教育、人与环境的高效互动,就能高效地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虽然孩子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忘记,但是一旦形成好的思维模式,就不容易改变。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做起。
2、帮助儿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而儿童思维课通过直观、直观的游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儿童容易理解的形象内容,比如数数农场种了多少胡萝卜,树下掉了多少红苹果,更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就会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满足感。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会不断地独立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3、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促进幼小衔接。
研究表明,数学思维能力对儿童未来的成就有很大影响。
与阅读能力相比,数学能力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甚至成年后的收入水平。
2016年,波士顿大学学者进行了一项长期随访研究。
结果表明,学龄前数学思维启蒙良好的孩子,在入学前的数学考试中成绩会更好,在高一阶段对加减法知识的掌握会更快更好。
冯特国际幼儿园的儿童思维课程以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课程中还使用了许多有趣的教具。另外,老师很有感染力。所以,孩子很喜欢他们。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快乐、自持。另一方面,在练习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对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使孩子成为勇敢、自信、勤奋的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