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辅导(初一阅读理解训练语文)
道行
俞老师是镇上有名的人物。
(2)余的老师一生都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唱着皮影戏,小镇上的人一年见不到他几次。有一次于老师出现在镇上,当晚一群人聚集在老师小屋前的老槐树下,等着太阳落山,看老师的皮影戏。于老师一出戏不收村民的钱,应该把村民当奖励。
余所有的驴皮影都是自己设计雕刻的。古今中外的人都尽力了。那一年,上面派了一个市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当了两年市长后,他被镇上的人赶了出去。波比离开的那天,余老师演了一出皮影戏,主角是刚刚被踢出去的波比市长。他的走向,坐姿,贪婪的样子,泼皮无赖的样子都历历在目,赢得了村民无数的掌声:形象,形象,太形象了,真的是那个泼皮无赖的样子。
余的影子人不仅设计和雕刻自己,还在幕后操纵自己。更何况很丑,剧中人物都是他一个人说唱的。男声浑厚爽朗,女声清脆温柔,小丑油嘴滑舌,让人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的,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着的,比如马蹄,小鸡啄,狗吃棍子,鸟扇羽毛,猴子翻白眼,鱼甩尾巴,喷水……全都栩栩如生,仿佛得到了上帝的帮助。
这么能干的人,一辈子都不收徒弟。真可惜。这是噱头。
给余老师起的名字叫皮。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条儿。皮条儿跟着于老师,三十年来天天背着他的五颜六色的驴皮影和锣鼓。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学到。
人家还劝你挑皮,跟老师学几招,这样至少还能维持生计。皮条笑着说:“我真傻。只靠双肩生活。”
人们也给老师出主意,至少教他们挑手。如果你什么都做不了,就让他有口饭吃。
9于也笑了:“超拉的妙手,不是教也不是学,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自然。”
说这话不到一年,余老师就去世了。
镇民感叹:可惜所有绝活都是老师带进棺材的。
四村八乡的人都觉得很遗憾:余老师走后,我再也没见过这么美的驴影。
没想到小镇又开始玩驴影了。幕布上的影子笑着怒骂着,打着打着,一切都生动逼真。尤其是当人们看到窗帘上的女人们撒娇、梳头、扎发髻、画花、抹油、换衣服等仪容仪表的表演时,更是干净利落。真不敢相信被几根竹竿操纵了。观看的人都涌出来鼓掌。
没人想到玩皮影戏的人竟然是个扒手。他的演技真的是让你眼前一亮,他比蓝还厉害,甚至比老师还厉害。
⑩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10皮条儿说:“当时有个老师。我怕争别人的名头,抢走别人的饭碗。”
⑩“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条儿说“现在余老师不在了,他不需要那个称号,也不需要这个手艺谋生,但我还是要活下去,大家都要看皮影戏过日子。”
⑩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人们不再叫他皮条儿,改名叫皮小姐。
1.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3.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4.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5.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6.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7.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
带答案阅读:
1.德行高,道行高。
2.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
3.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
4.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
5.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6.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7.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
黄宝玉老师每年中考前有24道题,覆盖了90%以上的必考题。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因为临近中考,无法消化所有的课程,但是在考场上看到类似的问题却得不到分数。
没有台阶的堆积,没有距离,没有距离。
《黄保余语文现代文阅读 . 每日一题训练营》现在招生!
训练营依托《黄保余语文知识地图》的答题结构,《中考必考24题》的题型,以及“刻意练习”中娴熟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养成每天一个问题学习霸权的思维,学会一节课的问题。
《每日一题训练营》的目标是读现代汉语不丢分!
规则:
1、30天为一期,学费300元;
2.学生每天按要求在小组中发送每日问题的答案。班主任根据小组作业情况讲解日常问题;
3.连续完成任务30天的同学,奖励10天的训练营;
4.一天间歇操作有打卡,一天的训练和集训就扣,以此类推,不断积累。(例:两天未办完打卡,需要28天续费)
